歐洲觀賞演出(一)

古典 Classical

  • Do 08.10.2015

Madama Butterfly @ Staatsoper, Wien, Österreich

  • Do 22.10.2015

Don Giovanni @ Staatsoper, Wien, Österreich

  • Di 17.11.2015

Elektra @ Staatsoper, Wien, Österreich

  • So 06.12.2015

Der Rosenkavalier @ Staatsoper, Wien, Österreich

  • Sa 23.01.2016

Die Zauberflöte @ Staatsoper, Wien, Österreich

國家歌劇院是維也納一個重要的藝文據點,無論觀光客或本地人都會選擇來這裡欣賞歌劇,這裡也因非常便宜的站位票而得名,但許多人卻不熟悉其繁瑣的潛規矩:從站位票櫃檯專用的小門進入,沿著路線席地而坐,如果排得比較前面,接著會被引導進另一個小房間,方便後面的人往前,這時候可以買的票通常有兩種,建議購買4歐元的Parterre(畢竟是歌劇,視野還是要考慮),位置會在一樓正對舞台的地方(看Don Giovanni時很幸運搶到真正第一排的站位,自覺視野甚至好過前方中後段的座位區)另一種則是3歐元、位在高處的Balkon與Galarie。值得注意的是館方嚴格控管插隊等不良現象,且一人絕對只能買一張票不得代買,沒有限制年齡或學生身份,約開演前80分鐘開賣。順利買到票後可別鬆懈了,先快速經過寄物區,詢問前台人員排隊處並繼續排下一條隊伍,這條才是真正要搶「站位」的路線,建議可以快走,至少領先那些搞不清楚狀況還在悠閒拍照的觀光客。入場備好圍巾並繫在欄杆上,聽前台人員講解完注意事項後即可出去寄物(站位區強制寄放包包與大衣,這也是為什麼置物區免費)。熱門場次(尤其莫札特)建議至少兩小時前開始排,較不火紅的檔期則可以慢慢來。

這裡有專屬的管弦樂團和歌者,搭配不同的劇組人員,雖然演出的戲碼一直都差不多是那些經典,但每看完一齣歌劇,還是會被現場的力量給震懾、更是對旋律難以忘懷。建議如果是來排站位,至少在排隊時預習或複習一下劇情,雖然每個位子(站位亦然)皆有德英雙語字幕機,但欣賞過程中應該更值得把注意力集中於舞台,每一個細節都值得好好品嚐。

IMG_6963
IMG_6981IMG_6874

  • Mi 04.11.2015

Wiener Symphoniker @ Großer Saal, Wien, Österreich

  • Mo 30.11.2015

Wiener Philharmoniker @ Großer Saal, Wien, Österreich

如果想在維也納聽場正統的音樂會,維也納音樂協會(Wiener Musikverein)絕對是最好的選擇。尤其俗稱金色大廳的大廳(Großer Saal),更可以說是古典音樂界最神聖的殿堂之一,每年風靡全世界、最盛大的新年音樂會都在此舉辦。其實除了金色大廳外,音樂協會內還有布拉姆斯(Brahms)廳、玻璃(Gläserner)廳、金屬(Metallener)廳、石頭(Steinerner)廳和木頭(Hölzerne)廳等五個場地。

Wiener Philharmoniker以及Wiener Symphoniker是一般人容易搞混的兩個樂團(如同倫敦也有類似狀況一般),後者是維也納交響樂團,前者才是聲名遠播的維也納愛樂,基本上Wiener Philharmoniker在Großer Saal演出的票,會非常難買(如果又剛好是莫札特經典曲目,那就是難上加難),除了在網路上搶票之外,如果有辦法,在首度開賣或第二次開賣時到現場排隊會是另一個不錯的選擇。和國家歌劇院一樣,這裡也有非常便宜的站票(但價位不一定),基本上站位區是一個沒有任何障礙的空間,如果站累了隨時可以到後方甚至靠著牆坐下休息,也只有靠在第一排欄杆的觀眾會需要圍巾佔位,並且一樣強制寄物,然而和國家歌劇院最不同的地方,是這邊需要收費並且以件計費,因此能不帶後背包就不要帶會比較好。

第一次進金色大廳,跟照片裡的一模一樣,但覺站位顯然不太好,也許是音樂會不需要太好視野的緣故,有數根柱子影響視覺。演出開始時沒有廣播,但場外有特殊的警鈴,與場內很像手機鈴聲的聲響,像是在暗示手機關機。放眼望去座位上白髮或半禿頭居多,且多半著正裝。場地其實不大,樂團後還看到有坐了幾位觀眾,音響效果確實很不錯,不愧是世界上音響效果前三精緻的音樂廳,相信如果身在座位區一定會更好。

IMG_8438IMG_8458IMG_8435

  • So 04.10.2015

Turandot @ Volksoper, Wien, Österreich

人民歌劇院的名聲雖不如國家歌劇院響亮,卻也是一個非常值得光臨的劇院,上映的節目相較於國家歌劇院,個人認為更多元,且票不會太難購買,如果有真的很想看的節目始終無法在國家歌劇院買到票,不妨考慮此處。此外小心不要把人民歌劇院(Volksoper)此地和人民劇院(Volkstheater)搞混而跑錯場地。

這個場地以欣賞演出來說頗舒適,也有大螢幕提供字幕。杜蘭朵公主這張票我是在維也納大學開學時的攤位上買的,學生價相當便宜,只要14歐就有前八排左右的座位;聽到〈茉莉花〉的主題與最經典的” Nessun dorma”(公主徹夜未眠),當下第一個反應是能在維也納聽歌劇真是太幸福。

IMG_4824IMG_4830
IMG_4839

爵士 Jazz

  • So 11.10.2015

John Pizzarelli @ Porgy & Bess, Wien, Österreich

又是一棟外表看不出內部有這樣一個巨大地下室的表演空間的建築,從樓梯開始就十分寬敞,完全沒有那種狹窄神秘的氣氛,果然前方座位依舊是流露出高貴優雅的氣息,但卻沒有Ronnie Scott’s裡頭那樣喘不過氣,甚至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大家在演出中的熱情使我很自在。很幸運因為非常早訂票,現場取票時被告知居然坐在第一排,點了一杯啤酒就開始整個和John近距離的夜晚。

果然整場聽下來非常舒服放鬆,尤其John關於Paul McCartney找他做專輯的那段Talking講得栩栩如生,且如迷弟般興奮,這也讓我發現每個音樂人不論再怎麼實力堅強,也許心中也都有迷弟迷妹的那一面。

IMG_5069IMG_5117IMG_5134

  • Do 10.09.2015

Jam Session @ zwe, Wien, Österreich

這次因為陳韋屏哥哥的公司剛好來奧地利演出,想說剛好可以在維也納會個面,就剛好在Jam Session這天去了。zwe的名聲在維也納來說其實並不小,一到現場發現場地令人意外的小,座位十分擁擠,可是仔細想想,爵士一開始的發跡不也是在這些地方嗎?我喜歡人們在小地方無距離地共享音樂,飲著酒交談與吆喝。雖然Jam Session沒有制式的入場費,然而店員會來收取一些聆賞費給這些樂團,當天帶的錢不多,幾次想拒絕但是她堅持地希望我能給多少就給多少,然而投了幾個零錢之後她顯然不太開心。

結束後在這裡認識了一位年輕時以一艘小艇勇闖亞洲各國的爺爺,他熱情地拿出中文報紙與我們介紹,並且還跟我們分享下一次冒險打算要去哪個國家。覺得如果想交朋友,這裡絕對適合認識各式各樣的人。

2015-09-10 21.25.20

  • So 27.09.2015

Natalie Williams Soul Family @ Ronnie Scott’s, London, United Kingdom

直白地說,這個場地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上流社會」(正好和zwe形成鮮豔的對比),去過不少Jazz Bar,不論大小,是看得出各階級的人都有介入其中,這裡卻絲毫不是這麼一回事,除了我買的站位票這裡之外,所有座位上的人們感覺都是政商高官貴婦名媛,有些看起來在調情、談論國家大事、純粹飲酒作樂,但站位以外的人蠻大部分都是以聽古典音樂會的態度在對待這場表演,平時不覺得這種感覺如何,但在聽這麼隨性的爵士的時候還是會覺得有點怪。

果然可以在這種老牌爵士經典地固定演出的樂團就是有一套,看上去是個主唱領導的樂團,其實三個和音都非常有實力,樂手倒沒有太多表現機會,然而一定也有穩紮穩打的實力。另外,這裡不能拍照。

IMG_38092015-09-27 20.19.03IMG_3807

  • Mi 29.07.2015

Jam Session @ b-flat, Berlin, Deutschland

場地說小不小說大不大,因為這裡的Jam Session免費入場,加上我們到的時候有點晚,舞台前方的座位區早已被佔滿,我們只能搶到吧台最後面的三個位子,其實如果觀眾少一點應該會蠻有情調的。整體來說低頻挺模糊,Bass實在很模糊,但可能也跟當天群聚在吧台旁喝酒聊天的人們實在太吵了有關。

這算是我第一次在歐洲聽Jazz,第一次就來到柏林最有名的Jazz Club(當時問柏林的音樂老師,她想都沒想第一個推薦這家),雖然說沒有到前方座位區觀察人們的反應有點可惜,但不知不覺中感覺得到附近許多都是玩音樂的人,除了背著樂器的、跟著旋律哼的,更多人看起來都莫名的深藏不露。

2015-07-29 22.04.152015-07-29 22.37.58

搖滾 Rock

  • Mo 28.09.2015

Steven Wilson @ Royal Albert Hall, London, United Kingdom

大概在好幾個月前就先看了Steven今年這張新碟Hand. Cannot. Erase.在歐洲巡迴的時刻表,一開始以為倫敦Royal Albert Hall這場已經賣完了,後來才發現原來只是分次陸續開賣,約莫從大三後開始正式把音樂創作的目標轉向這個天才,能夠在他家鄉這個極具意義的地點欣賞自Pink Floyd以降、前衛搖滾新一代的代名詞,就促成了我臨時決定的倫敦行。

Royal Albert Hall於1871年由維多利亞女王開幕(可惜當時亞伯特親王已去世),著名的圓形外觀如今是倫敦的藝術地標之一。這場從頭到尾,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廣泛的年齡層,此外女性也佔了不少比例,可能是Steven單飛後寫的東西本來就沒那沒陽剛的關係。猜測這個場地可能還是偏正式,大家其實比較多時候只有在曲目結束時拍手歡呼,又可能是因為最初是為展覽設施而建,音場其實有點不平衡,然而持續和Jess Cope、Lasse Hoile等人的合作促成一貫精緻的影像、動畫的整個視覺,一直都是Steven最大的招牌。遺憾的是這個號稱「特別場」除了Michael現身世界首演Storm Corrison的Drag Ropes之外,並沒有太多曲目驚豔到我(也可能是因為事前偷瞄了setlist.fm),畢竟被拆成兩場,若要連兩天都看在荷包和時間上都不值得。

IMG_4183IMG_4218IMG_4052

  • Do 15.10.2015

Opeth @ Ancienne Belgique, Bruxelles, Belgique

已經忘記真的開始愛上Opeth是高幾了,大概是從08年那張Watershed吧,而這團和閃靈共同開啟我聽黑死金的人生階段。這次是他們二十五週年巡迴,重演05年的經典Ghost Reveries整張專輯,Ghost of Perdition王牌曲目一下感覺靈魂都變得炙熱,居然有Master’s Apprentices與The Lotus Eater,但是依舊無緣聽到Blackwater Park和Hessian Peel之類的(當然沒辦法特地飛去斯德哥爾摩聽也是一個遺憾)。

很幸運大概在三四年前他們來過台灣,那時在華山驚訝於其完美無缺的音場,這輩子聽過最像專輯絲毫無差的聲響(就連DT那場也完全被比下去),這次在布魯塞爾的AB顯得比較遜色,場地本身較非正式,入場跟進Club一樣要簡單檢查隨身物品,然而也因為比較寬敞自在,不論演出中或歌曲結束後,觀眾的反應明顯十分熱情,且歐洲人真的激動多了,此起彼落的叫喊與髒話和Michael互動相當有趣;且這場紀念T-Shirt是越大的Size越先賣完,正好和Steven那場完全相反,聽Metal最有趣的就是這些細微觀察。

IMG_5964IMG_6006IMG_6052

  • So 18.10.2015

Riverside @ 013 Poppodium, Tilburg, Nederland

Riverside這場對我個人而言是蠻可惜的,當初並沒有得知前面有兩場暖場團,由於隔天從阿姆斯特丹回維也納的班機是一早六點,只能放棄正式開始後半段的表演。兩團暖場團似乎都是Riverside從波蘭一起帶來的,儘管都很想要帶起氣氛,但相較於其他地方看的表演,這裡台下觀眾其實沒什麼反應,一直等到Riverside上台大家才願意全心投入。跟這一團的歌其實沒有特別熟到可以記起歌名,只覺每首氛圍都營造得很到位,即使在偏重的橋段也不會太具侵略性,有時又能舒緩到讓思緒毫無阻礙地陷入其中而無法自拔。

這個場地外表看起來貌似普通建築般地低調,內部實則如一個體育館般的大,且主場地後方有台階供坐下聆聽或休息(暖場或中場時),有趣的是這裡的置物櫃非常之小,連一個後背包也塞不進去,一問之下才知道這裡也沒有管制一定要寄物,且沒注意到禁止攝影的標示,整體而言應該是個相當自由的場地。

IMG_6727IMG_6745

其他 Others

  • Di 08.09.2015

臺灣原聲童聲合唱團 @ Peterskirche, Wien, Österreich

「臺灣原聲童聲合唱團」遠赴歐洲巡迴,維也納是他們的最後一站,這個城市其實有非常多台灣人,很多都已經來好幾十年了,但這個東方面孔塞滿教堂的場面對剛到的我來說很新鮮。〈茉莉花〉、〈台北的天空〉都獲得滿堂喝彩,〈送你這對翅膀〉更是讓我一度差點落淚,明明才剛出國就已經開始思鄉。

音樂會結束後我馬上衝到前台想要購買CD,但主持人也沒講清楚,後來才弄懂是要以「捐款」的形式貢獻最少五十才有辦法取得,面對手上實在沒錢卻又很想以CD價購買的我態度不佳,知道我沒錢後簡直無視我這個人,感覺頗糟。整體來說場地不大、外觀平庸,然內部以教堂來說卻異常奢華,音場普通(畢竟是教堂)。

IMG_1765IMG_1756IMG_1772

  • Di 03.11.2015

聶隱娘 @ Urania, Wien, Österreich

第一次在維也納看電影,因為自己德文顯然是還沒那麼好,所以挑的還是維也納電影節的《聶隱娘》,午夜場的片在維也納也不會造成太多困擾,這裡的夜車系統挺發達,絕對是不會回不了家。

由於是電影節,有些小習慣不曉得和一般平時的電影有沒有不同,我有先在網路上訂,當晚是可以直接在售票口旁的小櫃檯取票,其他人則必須抽取號碼等待叫號。正片開始前是定格的無聲廣告,沒有台灣電影院那些其他新片的預告片,開場會有主持人稍微介紹本片與做其他片的公關。正片結束時有稀疏的拍手聲,不曉得是好是壞,畢竟在歐洲看電影的樣本還不夠多,但身為台灣人其實感到頗驕傲,雖然其實也默默地覺得,本片有些太孤芳自賞而難懂,我想更不用說對中國文化不熟悉的歐洲人了。

IMG_8433IMG_8432